工业和信息化十年发展谱华章
作者: 日期:2022-07-27 浏览量:64988次

上汽乘用车智能工厂

十年,可以改变一棵大树生长的姿态,也足以改变一国产业发展的命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迎来从“制造大国”“网络大国”向“制造强国”“网络强国”的历史性跨越。

从连续12年排名世界第一的制造业增加值,到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从为稳定经济增长提供强大支撑的新兴产业,到走上“专精特新”发展道路的中小企业……十年征程,十年跋涉,我国工业和信息化事业发展谱写出瑰丽篇章。

制造业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十年来,我国制造业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

工信部数据显示,从2012年到2021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从16.98万亿元跃升至31.4万亿元,占全球比重从20%左右提高到近30%,连续12年排名世界第一。我国制造业的31个大类、工业的207个中类和666个小类都是齐全的,是当之无愧的制造大国。

2012~2021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工信部

2012~2021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从20%左右提高到近30%

数据来源:工信部

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制造业的整体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陈学东指出,中国制造业要想从“大”向“强”迈进,需要补齐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等先进制造的自主研发能力短板。

深海“奋斗者”号成功万米坐底、蓝天C919大型客机即将取证交付、农田的无人驾驶电动拖拉机研制成功、8.8米超大采高智能化矿山装备成功研制……十年间,以重点领域、重点项目为引领,全面推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使我国制造业在多个难点上取得突破,一套以技术创新为主干框架的先进制造业体系逐渐显现轮廓。

中国首个自营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

“加快推进我国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有利于在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和要素成本提高的背景下,有效对冲劳动力成本上升,激活创新生态,提高生产效率和企业盈利水平。”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指出。

无人工厂代表智能制造的最高水平,全球总共103家“灯塔工厂”,37家来自我国,占比超1/3。作为全球重工行业首个“灯塔工厂”,三一重工桩机工厂经过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后,核心工序作业效率分别提升了130%、100%、68%,在同样的厂房面积中,产值翻了一番。

这仅是我国制造业智能升级的一个缩影。十年来,我国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提高了30.7和25.9个百分点,2021年达到了51.3%和74.7%。

绿色转型不再是制造业的“加分项”,而是“及格线”,关乎可持续发展。浙江嘉兴扎实推进绿色制造政策标准体系建设,启动建设10家未来工厂和100家智能工厂和绿色工厂,组织实施1000个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提升项目;广东惠州敦促TCL、九联科技等龙头企业加大绿色技术装备产品供给,带动当地中小企业实施绿色制造技改。

如今,制造业的绿色转型还在向纵深发展。据悉,我国已经推动建设了2783家绿色工厂、223家绿色工业园区、296家绿色供应链企业,推广了20000多种绿色产品和2000多项节能技术及装备产品。在此基础上,我国正积极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持续推动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稳步发展,进一步壮大绿色消费。

新兴产业规模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作为产业创新升级和工业经济发展的增量,新兴产业到了亮功底、展实力、见真章的时候。2016年以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始终高于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速,多个细分领域保持两位数增长。2021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8.2%,高于全部规上工业平均水平8.6个百分点。

新能源汽车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十年一路高歌猛进:累计销量从2012年底的2万辆,攀升到今年5月底的1108万辆,产销量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在2021年中,从1月的6%提升至12月的22%。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4月,在我国汽车产销量明显下降趋势下,新能源汽车依然产销两旺,成为宏观经济增长的稳定器。

2013-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疾速前行,得益于我国上下游贯通的完整产业体系,突破了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技术。以动力电池为例,CTP无模组电池包技术、刀片电池、弹夹电池……我国企业已经掌握了基于正向开发的底层控制技术。2021年,我国纯电动乘用车平均续驶里程已经从2016年的253公里提高至400公里以上,全球十大新能源汽车畅销车型中,我国品牌占据六款。海关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排名前10位的国家中,欧美等发达国家占半数以上,我国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不再依靠低价取胜。

近年来,我国集成电路的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工信部数据显示,2021年全行业销售额首次突破了万亿元。2018至2021年复合增长率为17%,是同期全球增速的三倍多。

2012-2021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

数据来源: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

中国电科首席科学家胡明春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在电子信息行业部分领域,我国已经实现由跟跑向并跑甚至领跑的转变,具备了一定的产品竞争力。以芯片为例,国内在微系统的理论研究上与国际水平基本持平,只要下更大力气进行超前布局、系统推进,完全有条件实现创新超越,形成在该领域的全球领先优势。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关键力量,也是培育壮大新动能的重要着力点。”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战略政策室主任、研究员盛朝迅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一是因为新兴产业发展要素比较高端,有助于促进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等高端要素向实体经济汇聚;二是因为新兴产业一般是国际竞争焦点,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有助于增强产业链控制力与主导能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水平,提高我国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网络基础设施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4G基站规模占全球一半以上,5G基站数达161.5万个,全球首个建成5GSA(独立组网)网络的国家;光纤网络接入带宽实现从十兆到百兆、再到千兆的指数级增长,千兆用户数突破了5000万。

坚实的网络基础设施背后,是我国关键核心技术不断突破的结果:我国移动通信技术从“3G突破”、“4G同步”到“5G引领”,参与标准制定的企业数近40家,企业声明的5G标准必要专利占比达到38.2%;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光通信产业体系,光通信设备、光模块器件、光纤光缆等部分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涌现出华为、中兴通讯、新华三等一批全球领军企业。

中国电信工作人员在田间地头检修5G基站

“信息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代表了国家的竞争力,在技术换道超车的阶段,如能适度超前进行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就能在新一轮变革中赢得先机,使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更好地朝产业化、市场化和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部副部长卓贤指出。

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最活跃最具潜力的数字服务市场,北京冬奥会上的5G+4K/8K直播、5G+AR/VR,为全球十几亿观众带来了身临其境的沉浸式观赛体验;互联网应用全面普及,移动支付年交易规模达到527万亿元;新经济形态创造超过2000万个灵活就业岗位……新业态、新模式从消费领域向行业领域不断拓展,我国5G应用项目超过2万个,覆盖40余个国民经济重要行业,从生产辅助向核心环节进一步深度渗透,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为千行百业转型升级打通了“大动脉”。

信息服务更加质优价廉,数字服务实现普惠民生的包容性发展。2021年底,我国历史性实现了行政村“村村通宽带”,中小学校通宽带比例从25%提高到100%,“直播带货”“智慧养殖”“数字化治理”让乡村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经济活力;网络提速降费深入实施,宽带网络平均下载速率提高了近40倍,而移动网络单位流量的平均资费降幅超过95%;通信行程卡累计提供公益查询服务近600亿次,有力支撑常态化疫情防控和人民群众顺畅出行。

“适度超前”布局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后劲”。今年以来,“东数西算”工程所在的8大枢纽节点和10个数据中心集群所在地纷纷上马建设,有效推动了贵州、宁夏、甘肃等中西部地区加入全国“数字经济新版图”,带动当地相关产业链取得长足发展,短期来看创造就业和增长,长期来看将逐渐形成地方产业优势,促进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千帆竞发

如果把一条产业链打开来看,会发现无数中小企业在自己的赛道上精耕细作:做动力电池系统的,花更多功夫在筑牢芯片供应链上;做新型材料的,更加注重抓好产品验证;做基础元器件的,一步一个脚印地开拓市场……

数据显示,中小企业为全国贡献了50%的税收、60%的GDP和80%的就业岗位,已成为激发创新、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力量。

记者从工信部获悉,十年来,我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力度之大、出台政策之密集、含金量之高,是前所未有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制度和机制也在不断完善,营商环境显著改善,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深入人心。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不仅在数量上持续增长,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截至2021年末,全国企业的数量达到4842万户,其中99%以上都是中小企业。具体到工业领域,我国规模以上的工业中小企业户数达到40万户,营业收入超过了75万亿元,利润总额达到4.7万亿元,较2012年分别增长了23.5%、38.7%、37.1%。

久吾高科的“陶瓷滤膜及成套装备”成功入选工信部第六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中小企业对于国计民生、经济运行、社会稳定意义重大。研究表明,中小企业与地区经济增长的相关系数超过了0.8,中小企业活跃的地区,也恰恰是经济发展和择业的热点地区。浙江、江苏和山东是拥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前三的省份,而这三省也正是2021年GDP排名前五的省份。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在强链、补链、稳链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工信部数据显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九成是国内外知名的大企业的配套专家,平均研发强度达到10.3%,高于上市企业1.8个百分点。

在湖南工程机械产业链上,大企业当“领头雁”,600多家中小规模的主机制造及配套企业,分布在产业链各环节中,努力成为“单项冠军”“配套专家”。这样的模式,让湖南成了涵盖全国工程机械品种70%的制造强省。

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参与到了“大国工程”中。武大吉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研发出我国第一个数字地球与空间信息共享集成软件平台和第一个实时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平台,有力支撑探月工程三期、全球测图等重大工程项目;甘肃蓝科石化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循环换热分离器,攻克了抗堵塞高效传热与分离、超大型板束结构稳定性等多项世界性技术难题,成为世界单套规模最大的煤制油装置的关键配套……

“许许多多的中小企业,都应该有自己的专利和绝招。小小的配件也应该含有高技术、高工艺、新材料。”原中国外经贸部副部长、全球CEO发展大会主席龙永图表示,一定要面向全球的产业链和供应链,让其生产的产品迅速进入全球供应体系中,成为全球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